1、为孩子树立榜样
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母亲。孩子刚开始是从母亲那里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的。母亲宽容、大度、遇到事情不斤斤计较,与邻里、同事之间融洽相处,孩子就会学着母亲的样子处置同学之间的关系,也会变得宽容、乐于与人相处。假如孩子不小心有诸如打破杯子如此的小错误,不要用惩罚或责备的方法来教育孩子。告诉孩子,其实母亲有时也会犯如此的无心之错,只须下次小心就能防止。从原谅孩子的错误开始,用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识我们的错误,让孩子了解,解决问题的方法除去批评、惩罚以外还有宽容。
2、教孩子掌握心理换位
心理换位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,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,考虑他们何以会这样行事、这样说话。假如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话,就会降低不少非必须的矛盾。就像是下棋的人,刚开始想着自己如何走,不管其他人,水平渐渐变高的时候,就会想他们如何走,自己如何应付。很多孩子只习惯于从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,而不习惯站在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。而要消除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心理换位。
站在母亲的角度上考虑,就会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唠叨;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考虑,就会理解老师的艰辛;站在同学的角度上考虑,就会感觉大部分同学是可爱、可亲、可交的。所以,教上小学的孩子掌握心理换位是很必要的。
3、教孩子掌握理解别人,理解每人都有缺点
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,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势必。和同学相交,和朋友相处,完全没必需要全责备,完全可以求同存异,只须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,不是反社会的。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,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,没必要每件事计较,每件事都需要个公平合理。多一次原谅,多一次宽容和理解,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理,也会使自己在个性健全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。
当然,宽容不是怕人,不是懦弱,不是盲从,不是人云亦云,这一点是需要向孩子讲了解的。母亲需要让孩子了解宽容是是非分明之后对同学、朋友的退让,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。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必要宽容的。
4、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
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。孩子只有与人交往,才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如此或那样的缺点,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,只有掌握容忍其他人的缺点和错误,才能与人正常交往,友好相处。也只有通过交往,孩子才能领会到宽容的意义,领会到宽容带来的快乐。如称赞其他人的缺点、庆贺同伴的成功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、采纳其他人的合理建议等。这类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,推荐其他人的成功,并使自己获得进步。
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,母亲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容忍比自己强的同伴、比自己差的同伴和我们的角逐对手。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,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我们的角逐对手。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,帮助差同伴,掌握与角逐对手合作。
5、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
宽容不只体目前对人的态度上,也表目前对物和事的态度上。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,让孩子喜欢并乐意同意新生事物,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料之外的变化,善知变和应变。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,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,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拥有了宽容之心。